细数白居易干的那些事,他称得上是十足的渣男:养数百家妓,逢人便炫耀自己的妻妾有多美,创作时也炫耀道,“十听春啼变莺舌,三嫌老丑换蛾眉。”。
文章地址:http://baijuyi.llysc.cn/content/34-18.html
不仅如此,他还总能找到“红颜知己”,撩妹技能也是一级棒!浔阳江头偶遇妇人,也能为其写上一首《琵琶行》。
但他不是天生如此,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姑娘——湘灵。
相识于符离
建中四年,河南新郑发生战乱,11岁的白居易跟随母亲将家搬到了符离(安徽宿县),父亲官职在身,离别时,父亲告诉他要发奋读书。
可孩子终究只是孩子,窗外的世界深深吸引着他,他听着别的孩子的欢声笑语,看着他们嬉戏打闹,每次发愣都会遭到母亲的鞭打,母亲告诉他:“你是官员的儿子,你比这些低贱的孩子高贵,不能和这些孩子玩。”
次年春天,春风荡漾,吹拂着一个少女的衣裙,当那个轻灵的身子映入少年的眼帘时,少年的心也随着荡漾了起来,她是漆黑夜里的一盏烛灯,照亮了他的心,也牵动了他的魂,少年并不知道的是,那一刻,他已经爱上了这个美妙的少女。
后来,他得知这个少女叫湘灵,比他小四岁,湘灵出身完全比不上白居易,她只是穷苦人家的女儿,自幼就下地干活,可她却长得清秀,声音娇翠欲滴,恰似风吹银铃鸢啼凤鸣。就这样,两人从相识开始,青梅竹马,朝夕不离。
相恋于贞元
湘灵本姓陈,少识音律,少女每天早上都会从白居易窗前路过,白居易每天就起得很早,念诗背书,其实湘灵不知道的是,白居易起早也是为了看她一眼,只是一眼就已心满意足。
湘灵十分敬佩白居易,经常唤他为哥哥,符离本是小地方,很少有大户人家,白居易跟别的小伙伴都不一样,他长得白净,又很安静,湘灵也早已喜欢上了这个才华横溢的哥哥。
熟悉后两人经常打闹,湘灵有时候会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,很惹人怜爱。
贞元7年,白居易19岁,湘灵15岁,两人都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,在符离桥下,白居易望着亭亭玉立的湘灵,为她写下了《邻女》:
娉婷十五胜天仙,白日姮娥旱地莲。
何处闲教鹦鹉语,碧纱窗下绣床前
这首诗晦涩难懂,湘灵不知道其中意,白居易用通俗的话讲给湘灵听,湘灵听完后羞红了脸,两人的恋情正式开始,在白居易眼中,15岁的湘灵胜过天仙,在他心中犹如珍宝,比白日的姮娥,旱地里的莲花还要珍贵,这应该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吧。
爱而不得终别离开
古人讲究的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,没有恋爱这一说,所以白居易和湘灵只好偷偷恋爱,那段短暂的时光是他一生最欢乐的日子,湘灵经常找机会来白家帮忙干活,白居易也会抽空教湘灵识字,两人犹如夫妻一般举案齐眉。
白居易此时明白了什么叫非她不娶,湘灵也明白了什么叫非他不嫁,符离的每个角落都留有他们的身影,两人私定了终身,湘灵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,深情地告诉他:“愿我们就像鞋与鞋带一样,永不分离”,白居易亦说:“愿世上有情人终成眷属。”
作为回礼,白居易送给湘灵一面铜镜,他对湘灵说:愿作轻罗著细腰,愿为明镜分娇面。那一夜他们相互依偎,彻夜长谈,这漫漫长夜成为他们一生互相最甜美的回忆。
贞观十年,父亲白季庚去世,白居易连忙跑到襄阳为父亲料理后事,他将父亲埋在襄阳后连忙赶回了符离,因为他实在太想念湘灵。
守孝三年,男女不得往来,白居易只好暗地里与湘灵悄悄往来,白居易给她一个承诺:守孝期满就迎娶她回家,湘灵羞红地点了点头。
三年过后,白居易向母亲提了结婚这件事,奈何母亲让他以学业为重,等考取功名,再谈论婚嫁之事,湘灵知道后对他说:“无论多久,我非你不嫁。”
贞元十六年,白居易中进士,那一年他已29岁,湘灵25岁,在当时,这个年龄已经非常大了,白居易办完所有手续后连忙赶回符离,前来提亲的少女踏破了门槛,可他一直不娶,因为他心里一直想念着湘灵。
白居易以为科举高中,迎娶湘灵,人生就可以圆满,可狗血的剧情却开始了,白居易母亲得知后坚决不同意,古人讲究门当户对,白居易身为进士,怎么能够娶一个贫寒人家的女儿呢?
白居易自幼到大从未反抗过母亲,这一次他反抗了,可他怎么能够反抗得过强硬的母亲,白母搬出了忠孝礼仪,搬出了逝世的父亲,大骂“你这个不孝的儿子”。
忠孝对古人是极其重要的,听到“不孝”这两个字,白居易妥协了。
往后的日子里再也没有你,陪伴我的只有孤寂长夜,余生没有湘灵,白居易就像霜打过的枯草,终日浑浑噩噩。
终于,在一个无眠的长夜,白居易来到湘灵家中,他的一脸忧郁让她心疼不已,湘灵25岁了,他若不能娶,就不能再耽搁她的婚姻大事了,白居易那一晚将所有事都告诉了湘灵,湘灵听完,眼泪涌出,白居易仰头沉吟,写下了《潜别离》:
不得哭,潜别离。
不得语,暗相思。
两心之外无人知。
深笼夜锁独栖鸟,利剑舂断连理枝。
河水虽浊有清日,乌头虽黑有白时。
唯有潜离与暗别,彼此甘心无后期
不要哭,悄悄离别吧
不要语,偷偷思念吧
漆黑的深夜和牢笼困住了独栖的鸟儿,利剑砍断了连在一起的枝叶
河水再浑浊也有变清的一天,黑发总有一天也会变白
只有我们的离别,从此
后会无期
湘灵听完全懂了,她没有挽留,只是默默送他走远,她知道,大白比自己还痛苦。
回家后,白居易终日消愁,母亲见状,便举家搬迁洛阳,前往洛阳的路上,沿途的一山一水,一枝一叶,他都会想起心爱的湘灵,他爬上高山呐喊,寒冷的天气将他的泪水给冻住了,他一直望着符离的方向,望眼欲穿,他好像也看到了湘灵,在符离望着自己,白居易因此写下了《寄湘灵》,这是他在诗里第一次出现湘灵的名字:
泪眼凌寒冻不流,每经高处即回头。
遥知别后西楼上,应凭栏干独自愁。
从此,所爱隔山海,山海不能平,白居易和湘灵都开始了新的生活,可白居易一生,都未能忘了湘灵的身影。
没有你,何必再痴情
贞元二十年,白居易担任校书郎的第二年,32岁的他在游玩徐州过后,专程前往符离,就是为了看一眼湘灵,可谁知,湘灵一家早已搬去了邯郸,白居易连忙请假,飞奔邯郸,可邯郸这么大,湘灵又在何方?他走遍了大街小巷,痛哭流涕,最终醉倒在街头。
在客栈醒来后他不吃不喝,深夜很冷,往事一幕幕在他眼前浮现,他写下了《冬至夜怀湘灵》:
艳质无由见,寒衾不可亲。
何堪最长夜,俱作独眠人。
元和三年,白居易37岁,这一年,他结婚了,在现在,三十七岁结婚也已经非常晚了,在人均寿命不到五十的唐朝,37岁就更晚了,妻子是刑部侍郎杨汝士的妹妹,杨氏名门之后,貌美如花还很年轻,新婚那天,白母喜笑颜开,白居易却仍在思念着他的湘灵,都说春宵一刻值千金,那一晚,白居易却写下“夜深不语中庭立,月照藤花影上阶”那一夜,他未眠。
三年后,母亲逝世,那晚秋雨连绵,秋色凄凄,黑夜笼罩着白居易,此时他又想起了远在他乡的湘灵,《夜雨》由此写下:
我有所念人,隔在远远乡。
我有所感事,结在深深肠。
乡远去不得,无日不瞻望。
肠深解不得,无夕不思量。
况此残灯夜,独宿在空堂。
秋天殊未晓,风雨正苍苍。
不学头陀法,前心安可忘。
这首诗充满了哀怨,他的所念人就是湘灵,奈何搁在“远远乡”,想见一面,都不知道在何方。
白居易婚后风流成性,可他一生都没放下湘灵,四十五岁时他被贬江州,诏书来得太快,白居易没来得及收拾东西,甚至没来得及带走妻儿,可唯独那双湘灵送他的鞋子,他一直带着,看着这双鞋子,他写道“昔赠我这谁?东邻婵娟子”,他们曾经发誓“永愿如履綦,双行复双止”,可如今天涯两隔,实在是可笑可怜。
大概是天意弄人,被贬途中,白居易见到了四十岁的湘灵,回想起曾经的一幕幕,两人抱头相拥,有人说湘灵仍信守承诺,一直未嫁,可白居易并没有带走湘灵,我想湘灵应该是嫁人了,不然白居易不可能就此错过,他的母亲也已经逝世,他又怎舍得让她一直等。只能说造化弄人,两个相爱的人,只能就这样错过。
五十三岁那年,白居易再次回到符离,虽然湘灵早已经搬走,他看着故居,想起小时候的种种甜蜜,如今都已物是人非,老人在篱笆旁叹了口气,悄然离开。
此后,一个不一样的白居易出现了,他开始放纵自己,经常出没青楼,甚至公然在家中蓄养少女,他所找到的全都是15岁的少女,一满十八岁就换一批,他说:不得当年有,犹胜到老无。当年没能得到,老了就补偿一下吧。
此后白居易越来越放得开,他被世俗压得太累,此时只想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,到最后甚至变得有点不通人情,眼里只有酒和诗。
可他终究还是痴情于湘灵,白居易一生最大的愿望都写在了《长恨歌》中,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”,不只唐玄宗的“恨”,这“恨”更是白居易的,没能和湘灵厮守一生,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。
白居易的确是渣男,可他也是个痴情的人,他不是完人,只是追求的东西无法得到后,生活便失去了希望,可就算再选择一次,即使注定要面对悲伤别离,我也会义无反顾选择和你相遇。
说明:本站图片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,仅供读者欣赏和参考,如有问题请联系站长删除。如需纯文本版请下载白居易 –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。如发现错误,请猛踩文章,我们会及时改正。获取更多相似文章,您可以全网搜索白居易 哪些。相似专题请点击查看精选“白居易 – 白居易的诗有哪些”相似文章大全。
{{{description}}}... 阅读全文»